今天紫薯百科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人体穴位,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中医健康养生之人体头部穴位四腑穴

中医健康养生之人体头部穴位四腑穴

四腑穴

主治:小腹胀、眼昏、头痛。

取穴:四腑一穴在眉尖之上二分处取穴。四腑二穴在眉中央之直上二分处是穴。

原理及应用发挥:

1. 四腑穴 和上里穴、四腑穴点刺同为治疗前头痛的特效要穴。

2.四腑一、二穴与 一般奇穴之“鱼腰” 及三焦经的丝竹空相近,所以能治头昏、头痛。

3. 四腑一、二当全息之大小肠所在,所以治疗腹胀。

人体全部穴位图

人体穴道胸部腹部穴位图 天突 璇玑 华盖 紫宫 玉堂 膻中 中庭 鸠尾 巨阙 上脘 中脘 建里 下脘 水分 神阙 阴交 气海 石门 关元 中极 曲骨 会阴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赝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日月 期门 天池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中府 云门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仅仅如此,便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更何况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经络以外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后来又陆续发现了“新穴”,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体穴道的总数远超过1000个。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头部穴位(背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头部穴位(侧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人体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简要人体穴位功能汇总(收藏)

1、救命穴——人中

2、万能穴——合谷

3、长寿穴——足三里

4、消气穴——太冲

5、强胃穴——足三里

6、腰痛穴——飞扬

7、疏筋穴——阳陵泉、涌泉

8、健脾穴、肚胀穴——公孙

9、补肾穴——太溪

10、止痛、冠心血管穴——膻中

11、补血穴——血海

12、止咳穴——极泉、尺泽

13、皮肤病穴——曲池

14、消炎穴——商丘

15、耳鸣穴——少海

16、颈椎病穴——天窗

17、膝痛穴——内关

18、头晕、呕吐、肠炎穴——梁丘

19、打嗝不止、呕吐穴——涌泉、内关

20、鼻炎穴——丰隆、手三里

21、护膝穴——曲泉

22、手脚麻木穴——复溜、环跳

23、糖尿穴——地机

24、牙痛穴——合谷、肩井

25、胆结石穴——中渎

26、失眠、遗尿遗精穴——然谷、太冲

27、恐惧病穴——太溪

28、治痘穴——太冲、曲池

29、感冒鼻塞、嗓子痛、痔疮穴——孔最

30、雀斑穴——丝竹空

31、眼袋穴——承泣

32、鱼尾纹穴——瞳子髎

33、噩梦穴——厉兑

34、肚子痛穴——下巨虚

35、胃肠炎穴——天枢

36、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炎穴——水道

37、嗓子失声穴——大钟

38、黑眼圈穴、皮肤增白穴——四白

39、减肥穴——带脉

40、月经不调穴——水泉、带脉

41、脑供血不足穴——解溪

42、糖尿病穴——腕谷

43、扭伤穴——大包

44、厌食、脱发穴——太溪

45、便秘穴——带脉

46、过敏性鼻炎穴——迎香

47、脑血管穴——瘛脉

48、网球肘穴——少海、肘髎、尺泽

49、手麻穴——支正

50、坐骨神经穴、脊椎病——后溪

51、腰椎盘突出穴——筋缩

52、美容穴——天容

53、急性咽喉肿痛穴——少商、关冲、涌泉

54、慢性咽炎、咳嗽穴——天突、尺泽

55、急性扁桃体炎穴——中渚

56、咳喘穴——中府

57、夜间 咳嗽穴——鱼际

58、补气穴——经渠、气海

59、感冒、白内障穴——肩髃

60、明目穴——中渚

61、乳腺炎穴——天池

62、白发穴——浮白

63、胆囊炎穴——日月、肝俞

64、晕车穴——关冲

65、疲劳穴——液门

66、急性胃痛、急性肠炎穴——曲泽

67、高血 脂穴——环跳

68、腰酸穴——风市

69、化痰穴——丰隆

70、慢性肝炎穴——三阴交

71、 抽筋、扭筋穴— —阳陵泉

72、消化不良穴——率谷穴

73、荨麻疹穴——太冲、风池

74、鼻出血穴——内庭

75、痛经穴——蠡沟、带脉

76、口腔溃疡穴——间行

77、瘙痒、调节血液穴——血海

78、腰背痛穴——委中

79、肌肉萎缩穴——大都

80、心脏供血不足穴——神道

81、痛风穴——复溜、筑宾

82、外脚踝关节穴——丘墟、外关、解溪

83、性功能穴——会阴、地神

84、老花眼穴——光明

85、心脏补血穴、抑郁穴——极泉、

86、冠心病穴——云门

87、肾结石穴——筑宾

88、落枕、偏头痛穴——外关

89、电脑病穴——天窗

90、甲亢穴——天柱

91、中风穴——百会

92、精神病 穴——涌泉

93、水肿穴——承浆

94、口眼歪穴——颊车

95、老人痴呆穴——老人穴

96、静脉曲张穴——太渊

97、黄褐斑穴——天容

98、耳炎穴——前谷

99、中暑穴——十宣、人中

100、心肌梗塞穴——极泉、膻中

101、半身不遂穴-----风市、足三里

(1)六味地黄丸——复溜穴,有针灸专家称针刺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2)十全大补汤——太溪、复溜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

(3)逍遥丸——按摩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服用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4)牛黄清心丸——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常用牛黄清心丸,有人担心其中的朱砂会对身体有损害)

(5)牛黄清心丸——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丸”。

(6)牛黄清心丸——壁虎爬行最主要的功效在于调节任脉,对更年期综合症尤为适用。任脉为阴脉之海,更年期人体阴液不足,忽热忽冷、心里比较烦躁,晚上老有火似的睡不着觉。这时候赶紧做做壁虎爬行,就好像吃了牛黄清心丸,会有很清凉的感觉。

(7)麦味地黄丸——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加上了麦冬(润肺、滋阴、去心火)、五味子(纳气、平喘、止咳嗽)两味药,主治肺肾阴虚之咳喘(久咳气喘、痰少而咳或干咳无痰、伴有腰膝酸软、气短无力、动则出汗、时发低热),还有经常讲话,咽喉干燥,咳嗽无痰之人也可选用(慢性咽炎)。

(8)通宣理肺散——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9)牛黄解毒丸——内庭穴,人体自生的牛黄解毒丸。内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当于牛黄解毒。胃火牙痛、咽喉痛、热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它是一个去热的穴位。

(10)补中益气丸——肺经有个穴叫中府,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

(11)补中益气丸——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就会有补中益气的效果。

(12)参苓白术丸——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

(13)大补阴丸——然谷,其功效相当于中药里的大补阴丸,去火补阴。心烦不寐,口干舌燥,老想喝水,还总爱起急,属于阴虚火旺的体质,不妨赶紧揉揉。

(14)吗叮啉——吃完饭不消化,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相当于西药吗叮啉,增加胃动力,其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吃的太多喘不上气来,肚胀,揉公孙穴可促进肠子的蠕动。

(15)杞菊地黄丸——曲泉是沟通肝肾的要穴。曲泉可谓一穴两用,滋阴补肝,主治肝肾阴虚、眼睛酸涩,相当于吃了杞菊地黄丸。

(16)二妙丸——曲泉的另一功效是去湿,相当于中药“二妙丸”,可祛除湿热。

(17)开塞露——商阳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具体治疗什么类型的便秘呢?它的作用有点像开塞露,就是好像大便已经到了肛门这块了,这个穴就管用。

(18)消炎大药——人体自有的消炎大药,商丘穴。

(19)纯阳大药——申脉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适用人群:寒性体质;中老年朋友;经常伤风感冒、腹泻、怕冷的人。主要功效:可缓解眩晕、双眼发红肿痛、腰酸背痛、足踝关节痛等症状,对腹泻、消化不良有辅助作用。

(20)补钙药——脾经大都穴是补钙要穴,这个位置也是颈椎反射区。

人体穴位有哪些?

1.心井穴(又名鸠尾):胸剑突骨下缘。

2.对门穴(又名不容):巨阙穴旁开六寸。

3.扇门穴:即男者左对门穴,女者右对门穴。

4.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

5.五定穴(又名天枢):平脐中旁开三寸。

6.伯劳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8.胆中穴: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之间正中。

9.对心穴(又名至阳):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环跳穴: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当大转子与胝骨裂孔连线的内三分之二处。

12.盖膝穴:即膝盖骨。

13.膝眼穴:膑骨尖两旁凹陷处。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胫骨内侧缘内侧。

15.脚住穴:脚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6.开腔穴:即两耳。

17.乔空穴:即两耳后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沟正中。

23.驾梁穴:即鼻梁。

24.咽空穴:即两个鼻孔。

25.牙关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将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于风膊下处。

30.精灵穴:即两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时肘桡侧横纹尽头处。

32.中脘穴:脐上一寸。

33.六宫穴(又名脐中.神阙):即肚脐。

34.气关穴(又名气门):左乳下二横指处。

35.血瘦穴(又名血关):右乳下二横指处。

36.挂膀穴:血瘦穴下一分处。

37.肚角穴:位于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宫穴:位于血关穴之下,气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点。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八分。

41.粪门穴:即肛门口。

42.冲阳穴:足背的最高点,动脉旁。

43.血囊穴:右侧十二肋骨下缘。

44.气囊穴:即小腹左边。

45.净瓶穴:即脐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点。

47.山根穴:即鼻梁之上。

48.对口穴:项后的风府与哑门之间。

49.气隔穴:脐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门穴:右侧十二肋下三横指。

51.膈门穴:左侧十二肋骨下缘。

52.气舍穴:锁骨内侧端上缘。

53.开气穴:即气舍穴偏右。

54.转喉穴:即气舍穴偏左。

55.血仓期门穴:右侧锁骨下八分处。

56.气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7.督脉穴:枕骨正中。

58.正额穴:头额前正中。

59.后海底穴:肾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攒竹穴:眉内端陷中。

61.正气穴:左侧乳上一寸三分。

62.上血海乳穴:右侧乳上一寸三分。

63.气血二海穴:左右乳下一寸三分。

64.下血海穴:右乳上一寸四分。

65.藿肺穴:中脘与建里之中点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处。

67.泰山穴:离梭子骨四寸处。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缘凹陷中。

69.劳宫穴:第二.三掌骨之间。

70.神门穴:尺侧腕关节横纹头。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颊车穴:下颔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侧腕上五寸。

74.下关穴:颧弓下与下颔关节切迹间凹陷处。

75.足三里穴:犊鼻穴下三寸,胫骨粗隆外侧陷中。

76.犊鼻穴:屈膝,膑韧带外侧陷中。

77.肩井穴:肩头高处,当大椎与肩峰之间。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缘。

79.风市穴:大腿外侧膝上七寸。

80.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窝中动脉外。

82.承山穴:委中与跟腱之间。

83.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84.血海穴:屈膝,膑骨内上缘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

86.尾宫上穴:即尾宫上一分许。

87.鹤顶穴:位于膝盖骨上缘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点。

89.内踝尖穴:即足内踝最高点。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泪孔穴:(又名睛明):目内眦头外一分。

92.所闻穴(又名听宫):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间隙外侧近噱突处。

94.绝骨穴(又名悬钟):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7.太渊:腕关节横纹上,桡动脉外侧。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处。

99.曲骨穴:脐下五寸处。

100.大都穴:足拇趾内侧本节后。

101.魄户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

102.天窗穴:颈侧.胸销乳突肌后缘。

103.箕门穴: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

全身108个穴道哪几个是最痛的?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人体各个穴位的功能和位置

头颈部

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9、素髎: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在项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7、翳风:在耳垂后、乳突和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28、扶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结喉相平处。

29、天窗:在颈外侧部、下颌角下,扶突穴后、胸锁乳突肌后缘处。

30、天鼎: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下一寸处。

躯干部

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41、日月: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42、上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43、京门: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44、急脉: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

45、梁门: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47、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49、渊腋: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陷中。

50、中府:在云门穴下方约一寸,第一、二肋骨之间,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

51、下脘: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

52、不容:在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即巨阙穴旁开二寸处。

53、带脉:在章门穴下与脐相平处。

54、乳中:在乳头中央处。

55、乳根:在乳头直下第五肋间。

56、关元:在曲骨穴上二寸、脐下三寸处。

57、中极:在脐下四寸处。

58、曲骨:在脐下五寸,耻骨联合上缘。

59、辄筋: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处。

60、天枢:在肚脐旁开二寸处。

61、食窦:在任脉旁开六寸的第五肋间。

62、会阴:在大便前(指肛门)小便后两阴之间。

63、大椎: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正中处。

64、风门: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65、天宗:在肩胛岗下窝的中央。

66、至阳:在第七、第八胸椎棘突之间。

67、脊中: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

68、膏肓俞: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69、魂门:在第九第十胸椎突棘旁开三寸处。

70、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旁开一寸五分处。

71、意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2、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73、胃仓: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4、志室: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5、腰眼: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三至四寸处。

76、命门:在第二、三椎之间。

77、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高处。

78、长强:在尾骨尖与肛门之间。

四肢部

79、巨骨:在锁骨肩胛岗之间凹陷处。

80、臂臑:在上臂外侧、三角肌止点稍前处、肩(骨禺)与曲池的连上。

81、尺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号肌腱外侧处。

82、曲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近尺侧缘。

83、曲池:屈肘时,在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处。

84、手三里:在曲池穴下二寸处。

85、少海:屈肘时,在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86、青灵:在少海穴上三寸处。

87、内关:在腕横纹正中直上三寸。

88、腕骨:在手背尺侧,当第五掌骨与钩骨、碗豆骨之间凹陷处。

89、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处。

90、阳溪:拇指向上挠时,在腕关节桡侧凹陷处。

91、中渚:在第四、五掌骨小头之间、掌指关节上方一寸凹陷处。

92、八邪:握拳时,每个掌骨小头之间处。

93、风市:在直立两手自然下垂时,在大腿外侧中指尖所到之处。

94、阴包:在曲泉穴上四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95、阴廉:在大腿内侧、气冲穴直下二寸动脉处。

96、血海:在大腿内侧面下部、髌骨内上缘上二寸处。

97、箕门:在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处。

98、承扶:在臀部下缘横纹中点处。

99、委中:在窝部横纹中点处。

100、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胫骨前肌上。

101、膝阳关:在阳陵穴上、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

102、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出现"人"字形凹陷处,即委中穴与足跟之中处。

103、悬钟:在外踝高点直上三寸,腓骨前缘。

104、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

105、解溪:在足背的踝关节横纹中点、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

106、昆仑: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7、太溪: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8、涌泉:在足掌心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

人体一共有多少个穴位,各有什么作用

十四经穴: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腧穴。

1、手太阴肺经(左右共22穴):常用中府,云门,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共40穴):常用: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手五里,臂臑,肩髃,扶突,迎香;

3、足阳名胃经(左右共90穴):常用: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乳根,梁门,天枢,归来,伏兔,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冲阳,解溪,内庭,历兑;

4、足太阴脾经(左右共42穴):常用: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包;

5、手少阴心经(左右共18穴):常用: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冲;

6、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共38穴):常用:少泽,后溪,腕骨,支正,天宗,颧“缪”:(改“骨”字旁liao),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共134穴):常用:睛明,攒竹,天柱,大抒,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缪”:(改“骨”字旁),次“缪”:(改“骨”字旁),中(“缪”:改“骨”字旁),下(“缪”:改“骨”字旁),承扶,殷门,委中,志室,秩边,合阳,承筋,承山,跗阳,昆仑,京骨,至阴;

8、足少阴肾经(左右共54穴):常用:涌泉,然谷,太溪,大钟,照海,复溜,横骨,大赫,俞府;

9、手厥阴心包经(左右共18穴):常用:天池,曲泽,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共46穴):常用: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肩“缪”:(改“骨”字旁),翳风,耳门,丝竹空;

11、足少阳胆经(左右共88穴):常用:瞳子“缪”:(改“骨”字旁),听会,风池,肩并,日月,带脉,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足窍阴;

12、足厥阴肝经(左右共28穴):常用:大敦,行间,太冲,曲泉,章门,期门;

13、督脉(共28穴):常用:腰俞,腰阳关,命门,至阳,大椎,哑门,风府,百会,上星,水沟;

14、任脉(共24穴):常用:中极,关元,气海,神厥,中脘,膻中,天突,廉泉,承浆;

合计642穴。

奇穴(共176穴)+(平衡疗75穴):常用:指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是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四神聪,印堂,太阳,腰眼,落枕穴,腰痛穴,膝眼,胆囊穴,阑尾穴。

可计891穴。

阿是穴是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的,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或按摩点穴部位

明白中医健康养生之人体头部穴位四腑穴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紫薯百科的其他栏目。